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资本狂人在线阅读 - 第0614章 找个理由把电脑卖到苏联去

第0614章 找个理由把电脑卖到苏联去

    高弦在米国这边为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走动关系的时候,也顺便见了与此无关的其他人等,让他确实分了心的一个是,几个月前还到香江参加授勋GBE庆祝宴会的查尔斯·唐迪。

    虽然把环宇个人电脑卖给了IBM,但高弦还得在必要的时候为这一块儿出出力,因为这是交易的一部分条件,何况他手里有不少IBM股票,进了IBM董事会,无法真的像在菜市场那样,一买一卖,转身走人。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环宇个人电脑转到IBM旗下,并担任负责人的查尔斯·唐迪,和高弦的联系,几乎还像以前那样。

    查尔斯·唐迪向高弦抱怨了目前困扰他的两个问题,都和IBM管理委员会的意见有关,一个是,现阶段IBM-PC低调一些;第二个是,利润率提高一些。

    “坐在总部办公室里的那些官僚老爷们,都不知道怎么想的,这样的要求,明显自相矛盾嘛。”查尔斯·唐迪的语气里,透着明显的不屑。

    高弦听得好笑,他倒是能明白这里面的缘故。

    现阶段,IBM被米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折磨得可谓心惊肉跳。

    说起来,早在一九五零年代,IBM就已经因为垄断制表机市场,引来米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了,只不过当时的IBM新掌舵人小沃森,率领IBM积极向大型计算机业务转型,进而主动放弃将被淘汰的制表机业务,于是稀里糊涂地躲过了制裁之剑。

    到了一九六零年代末一九七零年代初,IBM因为垄断大型计算机市场高达百分之八十的份额,又引来了米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IBM一边做好了被拆解的准备,一边用“拖”字诀和米国司法部周旋。

    还别说,这一招的保命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技术领域的纠纷,用多么专业、多么复杂去形容,都不过分,IBM调动了几百个法务人员,准备了十几吨材料,推到仅仅直接投入几十人资源的米国司法部面前,能耗多久,就耗多久。

    这场消耗战的曙光已经出现,那就是高举新自由主义经济大旗的米国总统竞逐者李根。只要新正府上台,在大型计算机市场的份额已经滑落到百分之六十的IBM,便能最终逃出生天。

    于是乎,在当前这个形势微妙的时间段,IBM不希望又因为个人电脑市场,惹上另外的麻烦。

    客观而言,个人电脑市场和从环宇个人电脑改头换面来的IBM-PC,确实挺吸引人眼球的。那种生机勃勃的势头,明眼人都会意识到,这就是未来。

    就年销售量这个数据来讲,进入万台级别的公司有IBM、苹果、康懋达、德州仪器、雅达利,其中IBM拔得头筹,年销售量已经超过五十万台,而这个水平,还是查尔斯·唐迪有意“藏拙”的结果。

    有必要说明一下,当前占据着北美、西欧、远东、拉美等市场的个人电脑,主要还是八位的机型,尤其像康懋达、德州仪器的个人电脑,功能方面更接近于电子游戏机,而IBM-PC借助IBM这块金字招牌,在商用方面最具吸引力。

    正是因为这个压倒性的优势,IBM-PC事实上已经在主导个人电脑市场了,而那些开始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的同行们,则自然而然地发出了抱怨的声音。

    IBM总部对这个动态很警惕,其目前只想借助IBM-PC,扭转公司在股市上的萎靡不振之势,可不愿意再和垄断市场沾上关系,至少在里根赢得大选并执政前如此。

    查尔斯·唐迪没有处在足够总揽全局的位置上,自然难以理解IBM总部的良苦用心。

    “真要低调的话,可用的方法也有,我已经在远东和拉美市场,采用原来的环宇个人电脑品牌出货了。”查尔斯·唐迪眼里闪着狡黠的光芒,“可提高利润率怎么办?个人电脑和大型计算机的市场运作完全不同,光是销售这一环节就多了各级经销商。”

    高弦想了想,给出建议道:“不妨从优化产品自身着手。世嘉电视游戏机的八位型号,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周文耀那边的团队,已经取得成果,将八位IBM-PC主机板上的芯片规模,从六十三块,优化整合为五块,而功能不变,每套价格则相应地降低到四十美元以下。”

    其实,高弦所说的“优化整合”,在“老剧本”里是由那些山寨兼容机的公司们完成的,因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加上技术实现思路不同,所以同样的功能,用芯片实现,便有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当然了,原厂商肯定没必要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高弦之所以在另外的一套体系里如此运作,那是因为他笃定,在这个特殊的市场时期,采用八位微处理器的低端路线产品,仍有很长的市场生命周期,而且“优化整合”带来的发热量有效控制,有助于开发新的移动式电脑市场。具备诸如此类的收益,“优化整合”自然值得做了。

    查尔斯·唐迪对数字非常敏感,一听说八位IBM-PC的主板芯片成本,可以降低到每套四十美元,当时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个‘优化整合’,不但可行,而且成本优势如此明显。”

    高弦把一份个人电脑市场的调研报告递给查尔斯·唐迪看,“康懋达开拓欧洲市场的成果非常丰硕啊,甚至把产品卖到了东欧地区,八位的IBM-PC也可以借鉴这个成功经验。”

    查尔斯·唐迪迟疑道:“冷战的铁幕不容易穿过吧,毕竟,IBM太过引人注目,我身上的‘低调’压力很大啊。”

    “那得看正府怎么判断。”高弦微微一笑,“我听说,小沃森从莫斯科回来述职了,我先去找他探讨一下。”

    ……

    IBM第二任首席执行官小沃森在一九七一年,因为健康原因,可能也迫于米国司法部反垄断调查的巨大压力,而退休,但他并没有完全归隐江湖,比如于去年,也就是一九七九年,接受任命,成为了米国驻苏联大使。

    这个职务对于小沃森而言,称得上驾轻就熟,毕竟,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就多次前往莫斯科,并学会了俄语。

    不过,现在米国和苏联的关系越发微妙。

    自从去年年底苏联挥师南下、入侵阿富汗后,光是一个伊朗人质危机就疲于应付的米国,无力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只能通过中央情报局在后方战场搞牵制活动,以及禁售粮食、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之类的方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现在,莫斯科奥运会开幕日期临近,双方各自拉帮结派,口水仗越发密集起来。

    当然了,小沃森这样有背景的人物,仍然可以过得很超然。

    高弦知道小沃森做为米国驻苏联大使,回到米国后的时间安排很紧凑,所以见面后,他就直奔主题了。

    身为IBM的创始者,沃森家族和IBM的联系肯定不会因为小沃森退休了就中断了。对于IBM的现状,小沃森了如指掌,包括IBM为了应对米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做了最坏的准备,已经把资产分成了两大部分,一个是大型机业务,另一个是系统集成业务,而个人电脑业务就属于后者。

    纵然刻意低调,IBM-PC仍然可以达到十几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扭转了IBM在股市上的表现,不难想象,其发出的声音,小沃森必须重视。

    “八位IBM-PC虽然不像System/370大型计算机系统那样,属于至关重要的顶级科技产品,但要出口到苏联,也需要一个足以说服白宫官员和国会议员的理由。”小沃森微微皱眉,权衡着这里面的利益关系。

    “我是这么想的……”高弦也不耽误时间,直接拿出想好的理由,“听说,在罗马尼亚这样的东欧国家,打字机已经被管制使用。”

    “在功能方面,八位IBM-PC比打字机只强不弱,处理文字,传播信息,信手拈来,相信这一点足以成为正治驱动力。”

    高爵士找来的这个理由,懂的人,响锣不用重锤敲,自然就能理解得透透彻彻;不懂的人,说得再多,充其量就是一个棋子而已。

    小沃森肯定立刻心领神会,他眼前一亮道:“这个理由妙。”

    高弦微微一笑,这个理由就算不被自己现在找出来,以米国那些精英们成天算计全世界的本事,也会很快发现。

    “这样,我马上建议IBM动用资源,进行游说。”小沃森兴致勃勃地表态道:“我很快就要返回莫斯科,高爵士不如同行,去那里实地考察一下。”

    对于这个邀请,高弦兴趣不大,毕竟自己还有要事忙乎呢。

    小沃森极力劝道:“莫斯科正在全力打造奥运会,还是很有意思的。”

    高弦知道,小沃森是一位高端玩家,什么游艇、飞机,都玩得出类拔萃,现在他一副老哥带你去见世面的做派,还真不好拒绝到底,于是便点头道:“好吧,那我就跟着去涨涨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