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汉龙骑在线阅读 - 第二千零六十五章 平定扬州(96)

第二千零六十五章 平定扬州(96)

    

    文聘最初还是怀着忐忑之心来到荆南的,毕竟这一次看起来是要对孙策作战,可事实上却是要抢在刘澜之前战胜孙策,且不说能不能抢在刘澜之前战胜孙策,光是要战胜孙策就已经让他头疼了。

    不管怎么说,文聘都是一个相当自负的人,他既然敢接那就有把握抢在刘澜之前,不更准确的说是黄忠之前,可是当他来到荆南之后才发现,事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黄忠他是有所了解的,听说是刘澜到荆州发现的人才,听说是在荆州下辖的一个亭当亭长,至于是不是人才那就不好评价了,可后来他听说此人已经四十好几五十多岁,他就觉得这样的人要么是飞熊入梦的那样的隐士,要么多半就是徒有虚名,毕竟真要有大能耐,就他这个岁数,早就不知多少人前来寻访了,可整个荆州除了刘澜把他当人才,惜才爱才的州牧刘表居然对他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其离开也不过问,所以在他眼里黄忠就是刘澜走眼的所谓人才,而且他这个岁数这么大,如此颠簸吃得消?

    不说这些,就说整个九江之战,黄忠有什么表现?还不是许褚一战定乾坤?毕竟刘澜所依仗的不就是关张赵二徐,才让他有了今天的身份和地位,至于这个黄忠看了看他他的指挥,真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不仅如此,相反还让他确信了一点,那就是刘澜应该没有看走眼,而州牧没有看上他的原因,很可能只有一种可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州牧会一点都不在乎自己治下的‘人才’被刘澜拐走。

    从九江到荆南,黄忠个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用兵完全和当年的皇甫嵩、朱俊那些老派将军如出一辙,估计也是位喜欢研究兵阴阳,每仗甚至是每次出兵之前都要提前卜一卦看看凶吉,这些老派将领用兵非常保守,你呀说他们有没有能耐,还真有,可保守却是真保守,所以他们作战要么不会轻易取得一场大胜,因为保持往往会错过最佳消灭敌军的时机,可是一旦让其部署完毕,或者对面犯错给他们机会,那往往必定会是一场空前的大胜,但是这次到荆南之后,他发现黄忠用兵好像也不是那么古板,当然他的保守却依旧,要不然也不会给他提供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这或许与在桂阳的秣陵将领有关,也可能是黄忠的安排,反正他们没有第一时间攻击孙策,就给了他机会,面对主动送上门来的孙策,他当然也就不客气了。

    整个战斗都是他的安排,虽然战斗与他最初的预测有些出入,但又阴差阳错又给了他彻底消灭孙策的机会,不能说回到了最初的部署,而是说比最初的预想还要好,如果用博弈来说,现在的情况完全就是国手与初学者对垒,当他布下了一个个陷阱之后,孙策不但不是在考虑如何脱险和反制,反而主动往陷阱里跳,这结果一度甚至让他怀疑自己的部署是不是有问题,可仔细检查却又根本就无法发现任何漏洞,这让他彻底放心下来,开始一步步实施自己的计划,连环套使用下去,果不其然,把孙策一步步逼入到绝境之中。

    接下来他要考虑的就是该如何消灭孙策,非常简单,当然他还有一层顾虑,那就是境内的秣陵军,他么的存在一直是插在桂阳的一把利刃,甚至可以说是悬在他头顶上方的一把利剑,他现在毫无顾忌的去打孙策没什么,可是一旦他们掺和进来怎么办?

    后顾之忧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但文聘到底还是稚嫩了些,或者说是他当局者迷,他害怕秣陵军干扰他攻打九江军并处死孙策,可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刘澜并没有要求孙策的活口,也就是说不管是秣陵军到来还是不到来,他们之间都是盟友,秣陵军不可能为了孙策的死活和他们翻脸,反而会同理合作,不管是在管亥还是许褚乃至于刘澜的眼中,与荆州军配合奠定对孙策的最终胜局才是当务之急。

    这一点文聘有些像的太多了,或者说这完全是刘表给他的暗示所导致

    ,在他眼里刘澜就是要生擒孙策,在收服孙策之后攻打荆州,可他却忘记了刘澜和刘表之间其实是没有任何矛盾的,而且刘澜打荆州的意义在他掌握着广陵以及寿春之际,是完全没有攻打荆州寻找北上之路的必要的,所以这个时候任何人的离间之计对刘澜都没有用处,因为他的目标眼下只能是正在中原的曹操和袁绍,那里以及吴会才是刘澜下阶段的重心。

    他现在巴不得把所有的内卫都派遣出去,利用曹操和袁绍两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巧施离间计,挑动袁曹二人尽快开启真正的全面战争,而不只是在白马进行不起眼的小战斗,他巴不得官渡之战早点爆发,打的越惨烈越好,这样他就有更多的经历去进行下一阶段的误会之战了,毕竟没有了后顾之忧,等他解决了吴会,再被上视情况派兵投入中原战场,从而左右战局,或者让良人两败俱伤,却有谁都无法消灭对付,为自己争取时间,尤其是发展壮大时间,耐心发展个几年,等他的综合实力超过袁绍,就算是彻底奠定了他最终统一天下的格局。

    所以此刻的刘澜不会对荆州有兴趣,甚至连交州他甚至都提不起任何欲望,如果不是刘表看重那里,以他进入荆南为代价要求他一起出兵的话,刘澜短时间内根本不会出兵交州,更不会对这里有任何的想法。

    但这些文聘都忽略了或者说是他的格局影响到了他的判断,如果是他看不上的黄忠,现在可能巴不得秣陵军过来助其一臂之力,甚至还会主动去联络,寻求他们与自己配合,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孙策,但他却在担心秣陵军的出现会打乱他的部署,救下孙策,这简直就是杞人忧天,管亥又怎么可能去救孙策,巴不得尽快消灭九江军。

    但他现在所想的完全都是黄忠,虽然对黄忠的那套已经老掉牙的东西不感冒,但是对荆南之战他却非常的赏识,这样的战斗部署非常吸引他,当然他是到了桂阳之后才知晓原来是刘澜亲自到了荆南,可正是如此,他才会更细心的去研究荆南一战。

    因为刘表的原因,文聘对刘澜的评价不是很高,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在一些坊间对刘澜的传闻里,他更愿意相信那些他愿意相信的消息,比如说刘澜同样是老派的武将,和皇甫嵩们没有什么区别,他能有今天靠的都是关张赵二徐,没有他们刘澜在幽州就已经死在了东胡甚至是黄巾军的手中了。

    对此他深信不疑,但是到了荆南之后,他才忽然发现好像自己对刘澜有着很深的误解,别看文聘自视甚高,但是当他了解到荆南之战的详细情报之后,就算他不想承认也不行,刘澜用兵真的很有一套。

    他很仔细的研究荆南之战,看起来刘澜是在单线作战,其实不然,这一仗从一开始刘澜和他的秣陵军就始终都是在双线作战,而刘澜制定的封锁巴郡,将孙策困死在荆南的策略无疑是非常高明的,而且提早在西线建平部署下重兵更是将孙策西逃之路彻底封死,让他不得不转向交州,这无疑是他最聪明的地方,因为州牧用出兵交州作为筹码,所以他肯定便会借这个机会将孙策往交州撵,如果能在荆南解决他那就最好,如果让他跑到交州,也不用担心,因为他已经答应刘表,所以早晚都会出兵交州。

    当然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他这样战略的安排目的,就是刘澜帐下虽然都乃精锐,大多都是追随刘澜多年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可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却是这些士兵大多来自北方,对于交州潮湿的气候会不会适应?

    所以将孙策逼到荆南也是为秣陵军日后攻打交州提前做准备并且适应这里的环境,不得不说刘澜对细节的把握绝对体现出了他身为主将细致的一面,这一点则与刘表这样没有领过兵的主公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到现在都还记得与交州第一次作战,就是因为对这里的环境气候不适应,被张津杀了个大败而归,那一仗足以让他铭

    记一生,时至今日都记得那惨烈的场景,而如果当时不管是刘表或者是蔡瑁能有一人有刘澜这样的见识,想必那场惨败也就不会发生了。

    当然,刘澜会如此部署,也有可能是得到了刘表甚至是蔡瑁的提醒,毕竟那一仗对荆州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就算二人不提醒,刘澜也应该清楚那一仗的情况,所以出于小心选择在荆南与孙策作战也是有这个可能的,首先孙策也不清楚这里的情况,其次他的部队已经不足以对秣陵军构成威胁,所以刘澜敢做出这样的部署,是完全建立在就算出现意外也不会有多大损失的前提之下。

    不得不说,刘澜用兵如精明的商人,或者说如同良医,病就算有千万种,他也能同时找出千万种治疗的方法,这无疑才是他能够走到今天的关键,相反再看荆州,看似做好的一切准备,但那都是在自己的认知里,所谓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就这样冒冒失失去攻打交州,遇到一场惨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就是这样,荆州上下依然不服气,没有败给张津,只是败给了交州的气候。

    这不过都是些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因为这一仗的失败,荆州步兵的最少锐减了一半,可以说如果不是这一仗,荆州步兵的战斗力也不会像如今这般不堪一击,元气大伤,当然荆州真正恐怖的还是水军的战斗力,可水军再强也不可能登岸作战啊。

    以前文聘这样认为,但是建平一战则打破了他对水军的认知,他甚至都有些怀疑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水军,而是步兵,但事后从蔡瑁那里反馈的消息来看,刘澜秣陵毫无保留的告诉了他们,那是水步军,登上战舰则是水军,登陆之后则为步兵,因此刘澜甚至专门把水军拆分为水军和水步军,甚至还专门为这支部队起了一个听上去十分别扭的名字,水军陆战曲。

    正常情况下一曲多为五百人,但秣陵的这支陆战曲却是五千人的编制,如果不是蔡瑁说的如此详细,那文聘多半不太会相信刘澜组建这样一支古怪的部队意义何在,牛不牛马不马,完全就是四不像,可蔡瑁能说的如此详细,那就说明陆战曲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当然刘澜能组建这样一直陆战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着一支强大步兵作为基础,有此根底,他完全可以在这些步兵中挑选那些熟悉水性之人进行组建,当然从水军中挑选陆战好手也成,可这何尝不是建立在其强大的军事基础之上,如果换在荆州,那就太难了,甚至也没这个必要,不仅是州牧们不会同意,连他自己都不觉得有这各必要。

    用到的地方实在太少了,毕竟如果没有强大陆军为基础,这样的部队就算登上岸也只有被消灭的份,不像秣陵军有强大地面步兵,这支部队的存在,就能更加丰富秣陵军的作战方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秣陵有一支强大的步兵基础之上,所以荆州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对于文聘如此反馈,蔡瑁是持肯定态度的,并不是别人的就一定都是好的,要看合不合适,在荆州内部现在就有一些人希望我们的水军也要和刘澜的水军一样,在战船上是好手,上了岸也能大杀四方,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如果士兵们都能做到这样,那还为什么刻意去取分水军和步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