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汉龙骑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前往秣陵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前往秣陵

    秦宜禄还是跑了,对刘澜来说一点也不意外,而关羽呢则一早就打算留?21??秦宜禄让关平来报仇,现在他跑了,虽然暂时无法得报大仇,看起来遗憾,不过关羽现在更期望关平有朝一日战场之上能将其手刃。

    接下来的几日刘澜一行按计划启程南下。

    对于江南,对中原多数士人来说还持有着一些偏见,认为江南地区还是‘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或火耕而水耨。

    虽然这是时人对南方的一些偏见,可也可以看出来此时江南真的还很落后,认为江南为畏途者十之**。

    然而只有真正到过江南,才最有发言权,就好似刘澜最初选择辽东一样。

    东三省啊,富裕的宝藏,可是在这个年代,很难像后世那般保证基本御寒的前提下,实在无法作为根基,所以刘澜最后不得不被迫选择南下,除非能大面积使用棉花,这一项上,他已经在抓紧培育了,但至少目前想要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辽东活下来太难,如果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话,那么辽东冬日到处可见冻死伏路之人。

    但严寒暂时难除,可反观暑湿就容易攻克了,而且已经被攻克,在华佗的努力下,暑湿被攻克,这个攻克不是说他找到了治疗的办法,而是医校培育出了大批药物用于治疗暑湿,随着流水线式生产,患病者再也不会出现早夭病亡的情况。

    这样一来,困扰江南最大的问题被攻克之后,虽然没有到过南方的很多人眼中江南依旧是不毛之地,但对于刘澜来说,江南,地广人稀无疑变成了沃野万里,而农业开发落后,则会在国渊将在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江南后使这里的百姓变得殷富,而刘澜据而有之,非但不是舍本逐末,反而还可使其成为帝王之资也。

    而这完全不是辽东乃至青徐二州所能比拟的,就算最为富裕冀州也难比拟。

    首先江南水稻的可开发性太大了,就国渊对江南水稻的调研来看,首先他例举了前汉和本朝的亩产量,前汉时期,生产开发落后的江南地区亩产最高可达四石,而本朝最高时期已经提升到了六石,但这样的百姓多少从北方而来的移民,对于南方本土百姓来说,粗犷式的耕作方法亩产其实只在二、三石左右。

    可见这个差距有多大,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安帝时期,居然出现了江南粮食从丹阳、吴郡、豫章三郡调粮北上的情况。

    所以当刘澜提出南下大力发展江南时,出现了很多反对声音,但是国渊的一纸调研就让所有反对者闭嘴。

    江南亩产二、三石稻谷,是在没有搭理发展,技术落后的刀耕火种时期,如果解决暑湿,人口得到迅速增长的前提之下,那么在大力开发垦田,扩大耕地面积的情况之下,江南的经济将得到怎样的空前发展?

    而且这还是在没有将兵械厂另一分支机构的农械厂所生产的铁锸、铁锹、铁犁、铁镰等精铁农具算入其中,虽然这个时期尤其是经过黄巾之乱后,北方百姓逃亡南方,使得铁制农具在南方被大规模使用,甚至牛耕也不仅仅是在局部被使用。

    这些都是积极的一面,当然这些还不足以使得江南一举超越北方,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个时代南方比之北方还很落后。

    可刘澜选择秣陵的自然有他的原因,首先经过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实江南地广人稀的情况已经得到有效提升,毕竟人是第一生产力的汉代,人口一多,江南自然就能得到更快的发展,更何况刘澜还有意南迁徐州百姓。

    当然人口有了,较好的生存环境也是刘澜选择江南的主因,吃了辽东的大亏之后,刘澜自然更倾向南方,首要一点就是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的好坏不仅对人居环境起到关键作用,更对农业发展提供着客观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汉代这样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无法使用机械替代人工,那么自然条件无疑是江南的一大优势,不仅是在土地上更是在水利上面,都会比之青徐大部更好。

    而且从一开始刘澜就已经说了,他看重的不是江南的现在而是未来,如果看重现在的话,他完全可以大力发展青州乃至徐州。而他看重江南,除了后世的了解之外,还有丹阳之战时的一些了解。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虽然他才会生出了开发江南潜力的想法,毕竟是东汉时期,江南地区那可是森林密布啊,降水量之大,河网之稠密,湖泊之众多,这么多先决条件刘澜能忽视?

    当然刘澜想要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的同时就像国渊所言还要防备防汛,江南的汛期可不比北方,会很长,不过这些可不是刘澜所要操行的,不是行家,就算是行家,也没那个功夫去解决,他这个征西将军,所要做的就是把控大方向,这些细节,就需要帐下们来处置了,解决好了,那么重重封赏,解决不了,严惩不贷!

    当然刘澜之手看到了江南湖泊的水利便利,却忽视了江南山地丘陵更多,他要大力开发湖泊水利的土地,却也要想办法提高山地丘陵土地的生产,如果依旧是参差不齐的农业生产水平,那么可以说刘澜这一次南迁其实并不算成功的。

    新建秣陵计划绝对是一个极为庞大的规划,首先刘澜打算新建秣陵城,这个想法其实他一早就有,只不过因为个中原因,徐州只是重建而没有新建,而这一回的秣陵计划,刘澜甚至与甄豫专门进行了策划。

    选择甄豫,首先是他有重建沛县与徐州城的经验,其次这个时代,在新建一座城市的想法上能够与他一致者估摸着也只有甄豫了,毕竟这个世上最难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对方,而在这一点上,甄豫能够更好理解他的想法。

    首先刘澜在故楚金陵邑故址建石头城,改秣陵县为建业县,治所由秣陵关迁石头城;同时废胡孰、江乘二县,设置一个规模不输于长安雒阳的大型都市。

    这个规模的城市让甄豫咋舌,但真正咋舌之处不在于这座城市规模巨大,而是在于刘澜对城市的改造。

    他将拆除坊与市,商铺等就设立在街道两旁,建立一座高效而快速的城市,这个城市建设你可以理解成后世城市的样子,也可以理解成清明上河图汴京城的样子。

    这样一座城市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开天辟地头一回,甄豫根本就无法借助从前的城市去建设,没有任何参考性,而关键是刘澜也没有像当初那样像改建沛县那样给出实质性的建议,一切从零开始,现在他啊脑子是一片空白,完全不敢想象那样的城市会是个什么样子,治安什么的都不知道该如何控制。

    这对现在的甄豫来说太难了,当然刘澜并没有开始让甄豫着手修建,而是筹备,毕竟新建城市与改建不同,虽然刘澜选择了古金陵故址,但毕竟勘测水源等事项还要先期进行,只有确证地址之后,刘澜才会要求甄豫给出秣陵新城的草图,当然最好是鸟瞰图。

    为此甄豫已经先期抵达秣陵,并进行勘测,而在同一时刻,他的弟弟甄俨也在加紧着丹阳郡的其他县城建设,当然现在还不是改建的时候,不管是新建还是改建,刘澜首先要求的是建设驿站,再原汉朝驿站百里一驿改为每五十里一驿,并加宽官道驰道。

    要想富先修路,刘澜要求这个冬天最晚要在明年开春时将驿站建设好,至于驰道可以慢些修建,但也是半年之期必须建好,同时还有海路,所以今年冬天对甄豫与甄俨兄弟来说任务格外艰巨。

    毕竟甄俨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那边要为张颌提供后勤以及随时输送兵员助其清缴山越,而对内呢他还要负责冬季备寇,再加上驿站驰道的建设,这些可够他喝一壶的了。

    还有就是对孙策的预防,虽然刘澜抵达之后他无须再在这件事上担心孙策可能的偷袭,但不等于刘澜不会去提防,当然他带来的关羽和张飞会完成这一任务,而张辽则留在了徐州配合赵云,还有陈宫,他留下除了劝降高顺之外,还有就是和徐庶、张纮一起协调物资转运事项,毕竟重心转移,很多在徐州城存储的物资需要大量转移到秣陵,到时物资上路,是对驿站以及驰道的极大考验,这也为什么是刘澜严令甄俨必须加紧修建好驿站的关键,交通现状才是第一要务,甚至是迫在眉睫。

    将大量物资从徐州城转移,这也是吕布偷袭徐州之后让刘澜迁移治所的关键所在,之所以迁移,就是因为钱粮都囤积在徐州一旦城破那将是灾难性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秣陵势必就是最理性的大后方。

    而在物资转移到秣陵之后,刘澜会在徐州鼓励百姓转移丹阳军,日后的徐州,将会变成一座军队屯住之地,当然百姓会是以引导性为主,而非强制,可军屯处设立就意味着日后徐州的地位将从统治之地转变为交战之所。

    这是他无法回避的,有曹操威胁的原因,毕竟他盯徐州可不是一天二天了,也有袁氏兄弟的原因,袁术攻打徐州是理所当然的,可以说早在陶谦治下袁术就毫不掩藏自己的野心,而袁绍,在彻底击败公孙瓒之后,南下进攻青州甚至是徐州也是必然的一件事情。

    既然早晚徐州会变成战场,那么刘澜就要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转核心转移到更为安全的秣陵,那时他大可随心所欲的与他们周旋。

    还好,不管是袁术还是袁绍他们留给了刘澜时间,最少在这个冬天甚至是春天徐州是安全的,正是因为现在的时间比较宽裕,所以刘澜要未雨绸缪,乘冬天将秣陵的事情全部处理好。

    至于曹操,通过许都的情报看来,曹操在与刘澜议和之后重心暂时会向西,那么向西的首选会是哪不用想也知道,北地枪王张绣以及毒士贾诩,如果一切会按照历史发生,曹操又会面临着一场大败,这样一来,刘澜发展秣陵的时间就更宽裕了,而如果这事没有发生,那么解决了张绣这一心腹大患之后,曹操的重心自然而然会再一次转移到徐州,只不过这一回他得到的助力将是空前的。

    能够倾全力出击的袁绍,其恐怖程度让人恐惧,虽然最害怕的麴义被袁绍处死,可是十万人的兵马如果当真南下,那结果想想都有些害怕。

    刘澜渡过长江之后就见到了浩浩荡荡的民夫正在修建,与沛县彻底取消徭役不同,徐州和丹阳郡暂时还没有,暂时也无法取消,首先是两次大战过后徐州的财力确实吃紧,可没那么多钱去雇民夫修建如此繁重的基础设施,不说码头要兴建十几座,光是军队粮仓的数量就能让现在的刘澜彻底破产。

    而除了军粮仓库之外还有百姓义仓,义仓经过陈群改制,官府只负责监管,效果是显著的,**的情况几乎降为零,可以说义仓的建设是极得民心的惠民工程,前后算下来,这样的仓库需要修建五十甚至是一百座,这个时间对现在的甄俨来说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任务重时间短,而且还要兴建码头、驿站与管道,他在见到刘澜的一刻几乎除了牢骚就没别的了,就算是头老黄牛也得被累死更何况丹阳人口就这么多,能出徭役的民夫只是几万人,对于刘澜要求的完工时间他是硬着头皮扛下来的。

    充分见到他的困难之后,刘澜打算抽调部队来协助,尽快帮助其完工,可郡国兵要冬季备寇,徐州军要抓紧训练,根本就不可能被抽调过来,如果从徐州抽调民夫,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最后刘澜只好大手一挥,抽调一半徐州军到秣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