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明天子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

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

    第一百三十八章襄王之心

    不过,朱祁镇选择刘定之,却是为于谦做替手。

    于谦担任顺天知府已经数年了。也做了不少功绩。朱祁镇不可能一直让于谦在顺天知府任上。卢沟河治水之后,朱祁镇已经准备顺便展开对整个河北水系的整顿。

    这自然要有一个人来承担。

    或许有别合适,但是朱祁镇却信任于谦。

    更重要,他想将北直隶变成河北省。

    说实话,朱祁镇有些不可理解,为什么隶属于中央的六部,还直接掌管地方府县?承担了北直隶布政使的职能。

    不仅仅是北直隶,南直隶也是如此。

    朱祁镇觉得这并非合理。

    毕竟而今的大明地图,朱祁镇还是习惯后世的省界划分。不过,朱祁镇早已明白祖制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再没有绝对权威之前,最好顺势而为。

    此事先按下不提。

    朱祁镇刚刚送走于谦,王振就来禀报,道:“陛下,襄王已经进宫了,就在慈宁宫中。”

    朱祁镇手轻轻一顿,说道:“走,去见见襄王叔。”

    就在朱祁镇要去见襄王叔的时候。太皇太后已经与襄王抱头痛哭了。

    现代人是不可能理解古人的离别。

    古人说生离死别,并非是并列,而是互文,因为很多时候,生离就是死别。

    太皇太后当初送襄王之国的时候,心中未必没有想过,从此再也见不到这个儿子了,而今她的身体一日虚弱过一日。她知道,她的时间不多了。

    简直要数着天过日子了。

    此刻见到幼子。如何能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母子两人失声痛哭。好一阵子才收声。

    太皇太后稳定了心中的情绪,说道:“关于麓川的事情,你到底是怎么想?你只管说,我在皇帝面前还有几分面子,你如果不肯的话。我就是拼了这一条老命,也给你拦下来。”

    襄王听了,眼睛之中有泪花闪过,说道:“母后,孩儿如果能留在京师,陪伴母后,这天下孩儿哪里都不想去,但是孩儿知道,这决计不能的,如此一来,天下之间,去何地不是去?不管在长沙,还是在襄阳,不过是一个大牢笼而已。”

    “母后,你是了解孩儿的,孩儿不甘心。”

    太皇太后听了心中一叹。

    其实太皇太后对三个孩子之中,最看重宣宗,因为宣宗是长子,但是最爱惜的却是襄王,不仅仅因为襄王是幼子,也是因为襄王是在她身边长大的。而宣宗却是在太宗皇帝膝下长大的。

    这一分母子之间的隔阂,虽然不能阻挡母子天性,越王又是病秧子。不可能承受重担。而宣宗继承了皇位,天下都是他的,所以对襄王更是多了几分怜惜。

    不过,太皇太后是知道轻重的,即便再爱襄王,也决计不会乱了章法,襄王想留在京师,是决计不可能的事情。

    但太皇太后也明白,襄王是真不甘心。

    襄王如果如一些藩王,醉生梦死,倒也罢了。但是襄王却不是如此,他是相当有能力。

    也正是因为有能力,朱祁镇才选中了襄王。

    对于胸无大志的人,在地方醉生梦死,倒也不错。但是但凡有能力的,又如何能忍受这种折磨。

    太皇太后说道:“你可想清楚了?你既然有此心,娘就帮你一把。让你达成所愿,只是云南瘴气,麓川又是兵危战急之地。此一去,说不得就------”

    襄王说道:“孩儿明白,孩儿既然决定了,就不后悔。”

    “好。”太皇太后说道:“这就在皇帝面前卖一下老脸,让你去云南督军,只是到了云南,虚听保定侯的。不可擅自做决定。”

    襄王听了,心中大喜,说道:“孩儿明白。”

    他此刻去云南领兵,即便他不能插手军中事务,但是在地位上,也会是第一人。进攻麓川之功,他定然能分上一笔。

    同时也能在南征大军之中,挑选精兵强将。将来挑选出他的三护卫。

    有军功之王爷,与没有军功的王爷,是两样的。

    说曹操,曹操到。

    太皇太后刚刚说朱祁镇,朱祁镇这就到了。

    朱祁镇一进来,先给太皇太后行礼,襄王也向朱祁镇行礼,随即朱祁镇再向襄王行礼。

    襄王向朱祁镇行礼,乃是君臣之礼,而朱祁镇向襄王行礼,却是叔侄之礼。

    这也是太祖皇帝留下的礼法,亲王见皇帝,先叙国礼,任何再行家人礼。

    太皇太后说道:“皇帝来的正好,你王叔愿意镇守麓川。只是麓川之地,孤悬南方,我担心他不适应,想让他提前去军中,以亲王之尊总领云南兵马,你放心,不过是担个虚名而已。”

    朱祁镇听了,心中微微犹豫。

    这与襄王镇守麓川不一样。

    镇守麓川,朱祁镇最多给襄王留下几万兵马,然后让各地土司隶属于襄王,背后有云南的支撑,襄王守有余而攻不足,攻缅甸大抵还能得到土司的支持。

    但是反攻云南,真当沐家都是傻子。

    只是如果让襄王担任南征大军却不一样了。

    云南本来就有不少军队,再加上援军有十五万之多。算算云南的总兵力,在二十万以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说襄王在云南不过挂名的。

    但是挂名也是名,襄王未必不能将这种名声,变成实质。毕竟北京对云南,实在是鞭长莫及。

    这样做,是要承担风险的。

    太皇太后见朱祁镇犹豫了,说道:“既然你不肯,那么就不要襄王去麓川了。以你的想法,襄王此早要独立领兵的。你今日容不得他在云南领兵,将来就能容他在麓川建立基业?”

    朱祁镇听了,明知道太皇太后有以进为退的想法。但是朱祁镇却也知道,太皇太后所说的对。

    襄王在麓川立基,有大明在背后支持,如果襄王一脉数代都是明君的话,很可能在百年之后,襄国的国都,就不在麓川了,而是在仰光。

    朱祁镇如果容不下将来的襄国,与其将来再大大出手,而今就不要让襄王去麓川。

    但是朱祁镇心中暗道:“大明兵力,都是九边,京营。这数十万大军根本没有动,而在云南领兵的,孟瑛,沐昂等人,也都是功勋世家,只要朕平心待之,决计不会倒向襄王。如果朕有这么大的优势,还被襄王打败,那就干脆让路吧。”

    “而且云南毕竟不是河北,沐家在云南历代镇守,与藩王有什么区别吗?不,区别在于沐家在云南的权力,比寻常藩王的权力更大,但是沐家到了最后都没有反叛大明。”

    “固然有沐家对北京忠心耿耿,但是也有云南实在支撑不起大军。需要中央支持,只需派一员良将镇守贵州,云南即便有三十万大军,也不战自溃。因为无粮。”

    朱祁镇说道:“娘娘说的是,这一件事情朕准了,只是这件事情,朕即便准了,恐怕朝廷上却不容易过去。”

    太皇太后听了,终于明白朱祁镇的心思。

    这也是张忠当初的计策。

    张忠很明白,以皇帝的权威,还不足以在朝廷之上强行推行这个政策。甚至可以说大明国策的转向。

    除非朱祁镇将朝廷六部内阁全部换一遍。

    但是有一个人能做到,那就是太皇太后的。

    太皇太后沉吟片刻,说道:“这是张忠那孩子的办法吧,是一个聪明孩子,实在可惜了,本宫准了。”

    朱祁镇微微一笑,说道:“娘娘多留王叔几日吧,过几日,王叔就要快马加鞭去云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