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明天子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

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

    第一百零九章麓川二

    只是这样的事情。朱祁镇自己空想也是没有用的。

    他如果在乾清宫之中,自然可以将麓川的资料全部拿过来,但是而今,朱祁镇只能自己回想关于麓川的事情。

    后世没有麓川这个国家。并不是说麓川的实力不强。

    恰恰相反,麓川是相当强大的。

    首先麓川的兴盛并非源于今日,乃是在元代就有了,元代末期,云南之地,云南梁王与段氏争权。无暇顾及麓川。

    麓川思家就此发家。被元朝招安,成为云南行省六路总管府之一。

    这也元代的特色,其实元代边疆看似广大,但是实际上,元代统治相当的粗陋,很多总管府就是这种独立半独立的政权。

    这个时候就是思任发的太爷爷,思可法统治时期。

    到了洪武十五年,思可法的孙子,也就是而今思家家主思任发的父亲,思伦发统治时期。

    这个时期思伦发将思家的家业发扬广大,成为西南霸主,他的实力有多强。麓川统治的区域,北边到藏地,东边到了景东,南边就是缅甸。

    可以这样说。

    用现代的地图来看,就是占据缅甸北部大部分,已经老挝一部分,云南一部分,自然也有泰国一部分。

    据说兵力最强盛的时候有三十万之多。

    很多人都将麓川视为南诏,西夏。

    甚至麓川与缅甸之间也有冲突,很多决定应该是缅甸胜利吧,不,结果是麓川将缅甸按在地面摩擦。

    不过,麓川的核心地区,就是而今的云南瑞丽县。朝廷不允许有这样的强大割据政权。

    于是乎,在洪武十七年,大明朝与麓川第一次较量开始了。

    思伦发一面向朝廷朝贡,表示顺从,另外暗暗继续力量,准备大举东进。只是思伦发固然不是弱者,但是太祖皇帝更是老狐狸。

    早就严阵以待,特别是沐英在这一战之中,以三万之众,大破麓川十几万人马。以火铳对付象兵,大破之。

    思伦发大败向朝廷请和。

    太祖皇帝一面答应下来,一边毫不犹豫的将麓川东边的地方,一个个册封土司。如此一来,强盛的麓川也就四分五裂了。

    这也是太祖皇帝看出了麓川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麓川的统治各部,其实是隶属各地头人的,麓川本部人马是相当有限的。沐英对麓川的消弱也是不间断的。

    甚至思任发也是作为质子在沐家长大的。

    到了永乐十一年,思任发上位。

    思任发知道朝廷的强大,故而表现的恭送之极,朝贡不绝。但是另外一方面,思任发并不甘心如此,故而永乐年间,他对朝廷恭顺之余,对其他方面就不一样了,东征西讨,将西边,南边的土司,一个个兼并。

    到了仁宗继位之后,大明战略转向,从对外扩张,变成了收缩。

    如此一来,思任发小心试探了朝廷几次,发现他即便吞并忠于朝廷的土司,朝廷最多不过是切责而已。

    于是乎,他的胆子就大了起来。

    随着仁宗宣宗去世,安南弃守,这一系列行为,更是鼓励了思任发的胆子,于是从正统初年开始,他的一系列动作,就超出了朝廷容忍的底线。但是他丝毫不顾,到了而今,他已经恢复了麓川全盛时候的版图。

    可以说盛兵三十万。

    当然了,朝廷对西南土司的战斗力,从来是鄙视的。

    当初沐英用三万士卒大破麓川。

    只是大明朝有几个沐英,但是即便沐英身后也是源源不断的援兵,当时太祖已经准备派十几万兵马入滇。

    只是援兵未到,沐英已经奏报大捷而已。

    而今朝廷兵力远远不如当初,正统三年兵部正式上报缺额,一百二十万之多。各地方军队的战力也远远不如当初。

    朱祁镇回顾了麓川的历史,再看眼前的局面。

    打是一定要打的,只是如此一来,想要征服麓川,兵力最少要三四十万之多。这些军队,决计不能是空额的。

    那么以朝廷而今的兵力,却不够了。大明重兵所在,不是其他地方,只有九边。但是瓦刺强盛,瓦刺在脱欢的带领这下,这数年来,一直大势扩张,整合内部,特别是阿岱汗之死。

    虽然阿岱汗是死在明人手中。但是不管怎么说,阿岱汗死了,脱脱不花成为草原之上唯一的大汗。

    草原各部纷纷拥戴。

    如此一来,脱欢的实力大增。

    随即他对九边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的。这个时候从九边调兵,朱祁镇并不觉得是一个理智的行为。

    大明国防重心,从来没有变过,就是九边。

    云南即便丢失,对大明来说也是痛心疾首,但是如果九边被瓦刺突破,却是生死存亡。

    但是不从九边京营调兵,又从哪里?

    前文已经说过了,这个时代去云南,只能从贵州走,而贵州千里驿道可不是容易走的,大明对贵州的统治,也是相当弱的,大部分都是被土司统治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派出精兵数万,一举破麓川就行了。

    这就是一个矛盾了。

    不调九边京营的精兵,朝廷无法保证云南速胜。但是派出精兵,北方空虚,如果瓦刺南下,就大大不妙了。

    这是第一个难决之事。

    第二个让朱祁镇担心的事情,他担心云南之战,旷日持久。大概有人说了,前番已经说了派精锐部队,以求速胜。

    这只是朱祁镇的期望而已。

    但是实际上,而今的麓川大部分都在后世的中缅边境,乃至于缅甸北方。

    这些地方的地势是怎么样的,拜中国远征军所致,朱祁镇还是了解一点的,这样的深山老林之中,想要一战而定,犁庭扫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起大破麓川,朱祁镇更担心这一点。

    诸葛亮平南蛮,还七擒七纵。沐英大败麓川之后,还是终身镇守云南。但是大明精锐决计不能久悬云南。

    这样一来,很可能在大军一走,云南战局又出现反复之态。

    无数念头,在朱祁镇的心中转过。眼前一个射柳的将士,朱祁镇虽然看着,却心不在焉。甚至各级勋贵也没有心思在这射柳之上,他们都在私底下议论纷纷。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与沐家交情非浅。对沐晟的遭遇有不解有同情。

    只有下面奋力射箭的将士,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变化。

    朱祁镇虽然依旧在南海子没有回京,但是王振与金英都没有闲着,几乎一个时辰就有一个人从京城来南海子,将京中的情况一五一十的禀报朱祁镇。

    果然第二日,京城文武百官都知道这个消息。

    对于麓川战和事宜,顿时成为了朝廷最大热点。

    其实这种议论已经不是第一次,最少在朱祁镇记忆之中,朝廷议论麓川之事,从正统元年到而今最少有四十多次了。

    只是规格一层层的上升,刚刚开始仅仅是兵部内部议论,后来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和议,再后来,内阁会议。但是这一次,太皇太后传来消息,让朱祁镇准备好,一回去,就会开启朝会,这一次参加的人。有内阁,六部,都察院,五军都督府,还有勋臣。

    几乎将朝廷大员一网打尽。

    即便当初西北战事也没有召开这样的会议。毕竟西北战事也没有一个国公因之而死。

    太皇太后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暗示了。这是朱祁镇在群臣之间露脸的又一次机会。

    这一两年间,不知道太皇太后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能支撑,还是觉得朱祁镇的能力足以处理政事。让朱祁镇出面接见百官处理政事的频率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