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公叮嘱
[] 灭族? 临伯瞬间汗毛炸起啊! 宋家是百年世家,权利巅峰,沈七夜能让宋家在东海举步维艰,触犯了宋家的神威,宋青聪要他性命,临伯还能理解。 但是谁能想到宋青聪竟然想到了,让六大望族陪葬,这着实超乎了临伯的想象。 临伯猛然想到,如果宋青聪知道是自己背叛在那,那他子子孙孙,岂不是也有灭族的危险? 这反倒让临伯更加团结在了沈七夜身边,巴不得宋家赶紧去死。 “世主,那您何时君临东海,我好做迎接的准备?”临伯试探的问道。 “未定。”宋青聪冰冷的说道。 “那您准备用世家令调遣多少人手?”临伯再问。 新市利益的争夺,最终还是要依靠武力解决,宋家的实力,临伯了如指掌,而最大的变数,便是世家令。 “未定。”宋青聪依然冰冷的说道。 正当临伯还想刺探消息时,啪的一声宋青聪挂了电话,大步向宋家内堂走去。 与此同时,宋家一个下人急匆匆的向世家内院跑去,在宋家别院的尽头,有一座单独的木质祠堂,正是宋太公的居所。 宋青聪之所以能从宋家十几个直系脱颖而出,正是宋太公立排众议,执意让宋青聪上位,如今他指挥宋家在东海接连失利,也是宋太公镇压内部的不和谐声音,让宋青聪没有后顾之忧。 当下人进入宗祠时,一个长发披肩,身披青藏色长跑的老者,一手刻刀,一手木头,正在奋力雕琢,看那形状,似乎是一把木刀。 “宋太公,宋家内部好像出了内奸。”下人毕恭毕敬的说道,说完以后他立刻停顿,但是宋太公手上的刻刀,依然不停,似乎对于宋家出现内奸毫无意外。 直到三分钟后,宋太公使劲往木刀上哈了一口气,吹掉了不少木屑,这才直起身来。 “夜神之名,果然名不宣传。”宋太公猛甩脖颈长发,中气十足的说道:“讲!” 下人赶忙继续汇报道:“小世主这两天雷霆大怒,似乎对宋家在东海的局面,很是不满。” 话音刚落,下人再次停顿,两人的对话丝毫没有涉及道宋家的具体损失,与死士伤亡人数,看似心不在焉,实则这才是真正的王者风范。 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损失在多钱财与死士,对于一个世家来说,不过是休养生息一代人的事情罢了,但是宋青聪的计划若是能成功,宋家才能挥师向南,再向西,团扶直上,坐拥数省地盘,永镇东南。 这才是宋太公与宋青聪这等上位者关心的得失。 “我知道了。”宋太公淡淡的说道,下人面朝宋太公深深作揖,一连后退了九步,直到确认没有冒犯宋太公,这才抽身离去,他出祖宅的同时,宋青聪步入了祖宅。 “太公,是孙儿无能,让宋家的神威,被东海的一帮杂种给羞辱了。”宋青聪面带愧疚的低吼道:“孙儿特来请罪。” 宋太公摇头说道:“聪儿,你来看看太公这把木刀如何?” 此时他手中的木刀只是雏形,连刀身都未削平,别说是刀,说是烧火棍都差不多。 但是宋青聪哪敢说宋太公的不是,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坐上世主的宝座,对东海发动打大规模的进攻,靠的是都是宋太公的鼎力支持。 虽然宋青聪已经贵为世主,人中人龙,权力巅峰,但身为晚辈,他还是给足了宋太公面子。 “太公,孙儿觉得这是一把绝世好刀。”宋青聪点头说道。 宋太公眼眸一亮,看着宋青聪,呵呵笑道:“能否削铁如泥?” “能。”宋青聪回道。 “能否斩杀西北境主,沈七夜?” “能。”宋青聪回道。 嘭的一声响动,宋太公直接将手中的木刀扔在了宋青聪的脚下,面色无悲无喜。 “聪儿,才智过人,英勇不凡,那你就拿着这把木刀君临东海,去杀沈七夜吧。”宋太公淡淡的说道。 宋青聪一怔,他来宋家祖宅,就是为了来取世家令君临东海,给与沈七夜致命一击,但是太公给自己一把木刀做什么? 别说地上躺着的只是一把木刀,就算它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宋青聪单打独斗,也绝对不会是沈七夜的对手。 宋太公见到宋青聪还未开窍的样子,走到宋青聪的跟前,捡起木刀说道:“聪儿,你知道我为什么力排众议,让你坐上世主之位?” 宋青聪立马惊醒过来,宋太公并不反对自己君临东海,只是想点拨自己,浑身一颤,九十度弯腰鞠躬。 “儿孙愚蠢,还请太公点拨。”宋青聪恭敬问道。 宋太公猛的摇头说道:“聪儿,你不愚蠢,恰恰相反,你比宋家所有人都要聪明,哪怕我年轻的时候,也不如你。” 宋青聪哪敢要宋太公这等称赞,刚想否决,却被宋太公抬手阻止。 “八年,有哪个年轻人肯花八年的时间,去指定一份计划,光是凭着这一份心性,即便你身在上三家,也是天秀。”宋太公猛挥长袍,目光如炬,瞬间上位者气息大放,一脸凝重的宋青聪叮嘱道:“聪儿,我知道你今天是来取世家令,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计划,都无需向我汇报,因为你才是如今的宋世主。” “但是聪儿,你要记住太公的一句话。” 噗通一声,宋青聪面色庄严跪下,他知道太公这是默许了自己来取世家令,只有手持世家令,别人才会敬畏,只有手持世家令,他才能君临东海,才能让六大望族与十几大族闻风丧胆。 届时,他才是真真正正的宋世主。 “还请太公临别曾语,聪儿必定不会辱没我宋家百年神威。”宋青聪贴地俯首的嘶吼道。 宋太公一手取出世家令,一手取过木质宝刀,一并悬于宋青聪的头顶,仿佛在他的眼中,一把还未成形的木刀,与威名显赫的世家令能够相提并论、 “大智若愚,大器似钝,切记!切记!”